欢迎来到专业的体外诊断原材料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文章>

应用|醛固酮,诊断和实验室检验百科 EP.11


1、样本类型


血液、尿液(24小时)。


2、参考范围


2.1、血液


➤  仰卧:3-10 ng/dL或0.08-0.30 nmol/L(SI单位)

➤  直立:


✔  女性:5-30 ng/dL或0.14-0.80 nmol/L(SI单位)

✔  男性:6-22 ng/dL或0.17-0.61 nmol/L(SI单位)

✔  儿童/青少年:


    ◆  新生儿:5-60 ng/dL

    ◆  1周-1岁:1-160ng/dL

    ◆  1-3岁:5-60 ng/dL

    ◆  3-5岁:5-80 ng/dL

    ◆  5-7岁:5-50 ng/dL

    ◆  7-11岁:5-70 ng/dL

    ◆  11-15岁:5-50ng/dL


2.2、尿液(24小时)


2-26 mcg/24小时或6-72 nmol/24小时(SI单位)


3、检验结果的解释和相关生理学


本试验用于诊断高醛固酮症。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产生的一种激素,它的产生主要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其次,醛固酮受到ACTH、低血清钠水平和高血清钾水平的刺激。醛固酮反过来刺激肾小管吸收钠(水跟随)并将钾分泌到尿液中。


通过这种方式,醛固酮可调节血清钠和钾水平。由于水跟随钠运输,醛固酮也部分调节水的吸收(和血浆容量)。


醛固酮水平升高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关,其中肾上腺皮质的肿瘤(通常是腺瘤)(康恩综合征)或双侧肾上腺结节增生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特点是高血压、虚弱、多尿和低血钾。


由非肾上腺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也会出现醛固酮水平的增加。这些情况包括:


➤  肾血管狭窄或闭塞

➤  低钠血症(来自利尿剂或泻药滥用)或低盐摄入

➤  低血容量症

➤  怀孕或使用雌性激素

➤  恶性高血压

➤  钾负荷

➤  水肿状态(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


醛固酮检测可通过24小时尿液标本或血浆血样进行。24小时尿液样本的优点是可以消除短期波动。血浆值取样更方便,但会受到短期波动的影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以通过在醛固酮刺激试验(使用盐限制作为刺激物)后显示血清肾素水平很少或没有上升来诊断。这是因为病态的肾上腺已经最大限度地分泌了醛固酮。


用盐水输注(在晚上8点至上午10点之间输注1.5-2L的NSS)或口服盐负荷不能抑制醛固酮,就是醛固酮抑制试验。刺激和抑制试验证实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也可从肾上腺静脉取样的血液中测量。


醛固酮-肾素比率(ARR)--即血浆醛固酮(以ng/dL表示)与血浆肾素活性(PRA,以ng/毫升/小时表示)的比率--是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高醛固酮症的最敏感手段,它可以在随机的钠摄入条件下获得。


该试验的原理是,随着醛固酮分泌的增加,PRA应因钠潴留而下降。醛固酮水平持续相对较高,超过每ng/毫升/小时30ng/dL,表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APR用于筛查2或3期高血压、耐药性高血压或有强烈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还应注意卡托普利挑战试验(第780页)也可作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确认试验。


4、干扰


➤  剧烈运动和压力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增加醛固酮水平。

➤  摄入过多的甘草可导致水平下降,因为它产生类似醛固酮的作用。

➤  数值受姿势、体位、饮食、昼夜变化和妊娠的影响。

➤  如果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最近服用的放射性药物会影响检测结果。

➤  可能导致水平升高的药物包括二氮唑、利尿剂、水拉嗪、泻药、硝苯地平、钾和螺内酯。

可能导致水平下降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氟氢可的松和普萘洛尔,以及甘草。


5、检测程序和患者护理


5.1、检测前


➤  不需要空腹

➤  需要使用血清分离器

➤  注意要求患者在抽血前至少保持直立姿势(至少是坐着)2小时。

➤  如果要求提供尿醛酮的话,需向患者解释收集24小时尿液样本的程序。

➤  给予患者有关饮食和用药限制的口头和书面说明。

➤  嘱咐患者在血液或尿液采集前至少2周保持正常的钠盐饮食(约3克/天)。

➤  让患者询问医生,是否应暂停使用改变钠、钾和液体平衡的药物(如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类固醇、口服避孕药)。如果在验血或验尿前至少2周停止使用这些药物,测试结果将更加准确。

➤  告知患者在检测前1周不应服用肾素抑制剂(如普萘洛尔)。

➤  由于甘草有类似醛固酮的作用,告诉患者在检查前至少2周内不要服用甘草。


5.2、检测过程中


➤  对于住院的患者,在患者起床前,有的时候需要让其采取仰卧位来抽取样本。

➤  在早晨获取标本。

➤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要在4小时后,即患者起床活动后,再采集第二个标本(直立型标本)。


5.3、检测后


➤  在化验单上注明静脉穿刺时患者是仰卧还是站立。

➤  轻轻处理血液标本。粗暴的处理可能会导致溶血并改变测试结果。

➤  用冰块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


6、可能造成异常结果的原因


➤  检测结果水平升高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瘤(康恩综合征)

✔  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症

✔  巴特综合征

✔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高钾血症

✔  低钠血症

✔  摄入利尿剂导致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  滥用泻药

✔  应激反应

✔  恶性高血压

✔  全身性水肿

✔  肾动脉狭窄

✔  怀孕

✔  口服避孕药

✔  低血容量或大出血

✔  库欣综合征


➤  检测结果水平降低


✔  醛固酮缺乏

✔  肾素缺乏

✔  类固醇治疗

✔  阿狄森病

✔  高钠饮食的患者

✔  高钠血症

✔  低钾血症

✔  妊娠毒血症

✔  抗高血压治疗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在后台给我们留言,或者加入我们一起讨论,若觉得文章不错,也请关注我们,以免错过后续更新~


来源:诊断科学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