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体外诊断原材料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文章>

“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傻傻分不清楚

生活中,许多患者一看检验报告,指标超出参考区间出现箭头↑或↓,就紧张到不行,散发出无限遐想:“我是不是生病了”,心里极其的慌张加恐惧。最近李大姐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李大姐:医生,我的白细胞数量每年体检都高于正常范围上限一点点,我不会得血液病了吧?

医生:让我看看。不用太担心,你的检测指标仅高出正常范围一点点,还没达到医学决定水平,而且您每年体检跟自身比基本没有变化。 

李大姐:那我到底是有病还是没病呢?

医生:是这样的:正常范围,也就是我们医学上说的生物参考区间,代表的是95%正常人群的区间值,不包括另外5%特殊正常人的检测结果,所以不是检测结果超过生物参考区间就一定不正常,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为此,很有必要在此科普一下“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


参考区间

参考区间(reference range),通常又称“参考范围”、“正常范围”、“正常值”,参考区间是目前国际通用规范术语。参考区间是指从参考下限到参考上限的区间,通常是中间95%区间(如下图95%绿色区域)。某些情况下只有一个参考限具有临床意义,通常是参考上限,这时的参考区间是从0-参考上限。


如上图所示,正态分布曲线中间绿色区域是经统计学计算出来的生物参考区间(X±1.96s)对应的95%健康人群,而两侧红色区域(总面积5%)也为正常人群,但他们的值并不在参考区间内。所以,检验指标z值不在参考区间,不一定不健康。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生物参考区间是如何产生的,主要依据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28-A3c文件。


01 选择参考个体

编写调查表确定并排除非健康者, 按照项目在临床使用的要求选择参考个体。选择参考个体对象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避免集中在某一年龄段。在选择参考个体时, 应考虑是否有分组的必要。最常见的是分年龄组和性别组;另外, 还可列出可能分组的因素。因为婴幼儿、老年人的参考区间一般会不同,男人和女人的参考区间也可能不同,孕妇的参考区间更不同。


02 参考值数据的要求与分析

1)样本量:为确保参考值数据的可靠性, 建议至少取 120 个参考值数据, 若还需分组统计, 则每个分组应有 120 个数据。 

2)剔除离群值:数据中的疑似离群点的判断, 建议将疑似离群点和其相邻点的差值 D 和数据全距 R 相除, D/ R 若大于等于 1/ 3 考虑为离群点。若有 2 个或以上疑似离群点, 可将最小的疑似离群点作如上处理, 若都大于 1/ 3, 则所有疑似点都剔去;若都小于 1/ 3, 则保留所有数据。若有离群点被剔除后样本量不足120个, 应即将其他数据补上。


03 参考值数据继续分组原则

参考值数据是否需要分组, 主要根据临床意义, 并且需作 Z 检验, 确定分组后的均值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将原 120个参考值数据按分组要求分成 2 组(如男和女, 或两个年龄组), 最好是 2 组的数据个数较接近。计算 Z 值:Z=( x 1- x 2)/ (S21/ n1+ S22/ n2)1/2, 式中 x 1 和 x 2为 2 组的各自均值, S1 和 S2 为 2 组的各自标准差, n1 和 n2 为 2 组的各自个数。Z 判断限值:Z*=3(N/ 120)1/2=3 ( n1/ n2/ 240) 1/2。另外, 有无较大的 S, 如S2 为较大 S 是否超过 1.5 S1, 即 S2/ (S2~ S1)是否大于 3, 若计算 Z 超过 Z*,或较大 S2 大于 1.5 S1, 可考虑分组。


04 绘制分布图

绘制分布图, 了解数据的分布特性。若数据呈高斯正态分布,用(X±1.96s)表示95% 数据分布范围确定参考限和参考区间。若是数据不呈高斯正态分布,若数据不呈高斯正态分布, 则可用非参数法处理,以百分位数法确定 2.5% 和 97.5% 位数的参考限,以此确定 95%参考区间。或单侧采用P5的下限或P95的上限,以此确定参考区间。若检验项目是存在性别或年龄上的生物差异,确定分组后分别计算相应的生物参考区间。


数据呈正态分布


医学决定水平

医学决定水平(Medicine decide level ,MDL)是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或对预后作出估计,以提示医师在临床上应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如进一步进行某一方面的检查,或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等等。

医学决定水平可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

例1,血清白蛋白(Alb)

参考范围为35-50g/L

可将它分为3个医学决定水平:

第一级决定水平为20 g/L,肝病患者白蛋白低于20 g/L,说明预后严重;

第二级决定水平为35 g/L,为检查所有的蛋白低白蛋白的界限值;

第三级决定水平为52 g/L,稍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可以排除许多假阳性,或考虑脱水可能。

例2,谷丙转氨酶(ALT)

参考值5~40U/L(37℃) 

20U/L此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低于此值可排除许多与ALT升高有关的病种,而考虑其他诊断。此值可以作为病人自身的ALT的对照,与过去和(或)将来的值进行比较。 

60U/L高于此值时,对可引起ALT增高的各种疾病均应考虑,并应进行其他检查以求确诊。 

300U/L高于此值通常与急性肝细胞损伤有关,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性休克等,而酒精性肝炎的ALT往往低于此值,其他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肌炎等也都往往低于此值。


医学决定水平与参考区间的区别

医学决定水平与参考区间的区别在于,参考区间来源于大量的健康人群的有关实验测定数据,并根据健康人群中不同年龄、性别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群数据的分布范围,并以此确定参考区间。而医学决定水平是来源于大量的临床患者数据的观察和积累,用于确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医学决定水平的界定需要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总之,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医学决定水平不仅对健康人的数值进行研究,以决定健康人的数值区间,同时还对有关疾病的不同病情的数据进行研究,以定出不同的决定性限值。可提示及引导医师采取不同的临床措施。所以医学决定水平看来更合理、更客观、更有助于临床的应用。


小结

#切勿过度依赖检验参考区间。

参考区间,这些数据不仅因人而异,而且还会因具体内外环境,生理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在一个范围内波动,确定正常范围,常以所谓正常人为对象,这些正常人并不是指机体任何器官组织的形态和功能都健康的人,而是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及有关因素后,所确定的同质人群。

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符合国人的各项目参考区间,也没有专门的婴幼儿、老人和孕妇的参考区间,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而不是仅仅是简单地将检验结果与生物参考区间比较,来判断是否正常。

对超出参考值界限不大的异常值,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区别对待,可以采取治疗措施,也可以进行观察,但如超过了医学决定水平的界限,则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某些疾病的诊断指标,需依靠医学决定水平才能判断。


来源: 体外诊断IVD知识库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