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手段,在揭示生命现象规律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进行PCR实验操作时,因为PCR反应体系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实验失败的事例较多。因此,从优化PCR反应体系的角度出发,对提高PCR反应效率进行探讨。
1,标准PCR反应体系
标准的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体系由缓冲液、脱氧核苷三磷酸、DNA聚合酶、引物、DNA模板等构成,每个部分在PCR反应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才能促进PCR反应的正常进行。
2,PCR反应体系设计
模板核酸
DNA模板是PCR反应复制的原始基础,模板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整个PCR反应的成败。目前DNA提取方法主要有酚氯仿、高盐法及各试剂公司的试剂盒。酚氯仿作为传统经典的方法,一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其DNA提取质量与纯度较高,但是缺点是程序繁琐、提取效率低。目前在一些样品比较大的实验中,主要采用高盐法提取DNA。试剂盒提取DNA效率与质量都较好,但是费用较高。在PCR反应体系中,一般加入模板的质量为50~100ng,加入模板的量过多,或产生较多的杂质,出现很多非特异性产物;如果加入的模板较少,产生的特异性产物较少,在检测过程中不易检.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是PCR反应中将游离的散碱基按照模板中碱基的顺序,连接于DNA双链中的粘合剂。目前DNA聚合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水生杆菌中提取的天然聚合酶;另一种是利用大肠杆菌人工合成的基因工程酶。由于当前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工合成的基因工程酶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在20ulPCR反应体系中,所需要的DNA聚合酶一般为2.5个单位。加入的NDA聚合酶过多,会引起很多非特异性扩增,产生没有用途的非特异性产物;相反,如果加入的DNA酶过少,则会减少特异性产物的产量。
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
dNTP是合成DNA的原料,主要是4种碱基。dNTP是以干粉状态保存的,在进行分子实验时,需要利用缓冲液溶液和调节pH值,并且小量分装,保存在-20°C冰箱中。尽量减少反复冻融的次数,在PCR反应中dNTP的浓度一般在50~200lumol/L范围内。注意4种dNTP的浓度要相等,如果任何一种dNTP的浓度过低,产生错配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大;如果dNTP的整体浓度过低,则会降低PCR反应中特异性产物的量;如果dNTP量过高,则会与M结合,降低Mg的浓度。
引物
引物中碱基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决定了PCR产物的特异性,这也是PCR特异性扩增反应的关键环节。在设计引物序列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引物的长度一般在15~30bp之间,20bp为最优,过短或者过长都不利于PCR的特异性反应:
2)引物的扩增跨度在200~500bp为好,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将扩增片段增至10kbp:
3)3)引物的4种碱基中,3端含有G或者C可以提高引物的特异性,G、C的含量在40%~60%为好,太少或者太多都不利于扩增;
4)引物之间要避免碱基的互补,否则会出现发夹结构,这种二级结构阻止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特别要注意的是,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以上的碱基互补,否则产生的非特异性扩增条带会增多;
5)引物的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要严格配对,避免引物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的失败;
6)引物的序列与数据库中其他序列应无明显同源性,在引物中可以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有利于酶切分析和分子克隆。
Mg浓度
Mg对PCR扩增的产量和特异性有显著的影响。在一般的PCR反应中,各种dNTP浓度为200umol/L时,Mg浓度为1.5~2.0mmol/L为宜。Mg浓度过高,反应特异性降低,出现非特异扩增;浓度过低,会降低DNA聚合酶的活性,使反应产物减少。
3,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反应体积的优化
PCR反应体积一般采用的范围为20~100ul,常采用的为20ul、30ul、50ul、100ul。具体在实验中采用哪种反应体系,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条件来决定。参考已公开的PCR反应体积,进行不同体积的PCR反应,各组分的质量和浓度不能单纯地扩大或者减小,一定要根据实验PCR扩增效果进行摸索,减少或者增加个别组分的质量浓度,最终得到合适的PCR反应体系。
引物扩增效率的优化
引物质量、引物的浓度、两条引物的浓度存在问题,是PCR失败或扩增条带不理想、容易弥散的常见原因有些批号的引物合成质量有问题,两条引物一条浓度高,一条浓度低,造成低效率的不对称扩增,对此提出以下对策:
1)选定一个好的引物合成单位;
2)引物的浓度不仅要看0D值,更要注重引物原液做琼脂糖凝胶电泳,一定要有引物条带出现,而且两引物带的亮度应大体一致(如果一条引物有条带,一条引物无条带,此时做PCR有可能失败,应和引物合成单位协商解决;如果一条引物亮度高,一条亮度低,在稀释引物时要平衡其浓度);
3)引物应高浓度小量分装保存,防止多次冻融,或因长期放冰箱冷藏而导致引物变质,降解失效;
4)避免引物设计不合理,如引物长度不够,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等。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PCR的反应条件主要是温度、时间及循环次数。温度主要是按照PCR的三个步骤“变性一退火一延伸”设置的。一般的PCR反应,DNA变性温度为9O~95°C,退火温度为40~60°C,延伸温度为70~75°C;但是在实际PCR反应中,温度与时间的设置是统一在一起进行的。一般来讲,在93~94°C时,1min便可以使DNA变性;若低于93°C,设置的时间需要长一些;但是过高的温度会影响DNA聚合酶的活性。因此,退火温度与时间的设置一般在93~94°C时,1min退火温度、时间的设置决定于引物的长度、碱基及其目的片段的长度。
可参考以下公式选择合适的温度:
Tm值(解链温度)=4(G+C)+2(A+T)
复性温度=Tm值一(5~10°C)
一般来讲,在解链温度允许的范围内,较高的复性温度可以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复性时间一般在30~60S,足可以保证引物的模板的充分结合。
PCR的延伸温度一般设置在70~75°C,常用为72°C,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引物与模板的结合。PCR的延伸时间是由扩增片段的大小决定的,1kb以内的DNA片段,延伸时间在1min左右;3~4kb的扩增片段,延伸时间在3~4min;10kb则需要延伸10min以上。
循环次数决定了整个PCR的扩增程度,一般设计在30~40次之间为好。设计次数过少,目的片段产物过低,不容易检测;扩增次数过多,产生的非特异性产物也增多,对目的片段的检测产生干扰。
PCR反应各组分浓度的优化
PCR中Mg、引物及dNTP三种组分的浓度对扩增反应的影响较大。在对PCR反应进行优化的情况下,可根据数据库上的相关文献,参考已经发表的其他反应体系组分,对Mg、引物及dNTP的组分设置一系列的浓度,必要时可根据设置浓度的多少,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利用同一个DNA样品进行相同程序下的扩增,根据目的片段的量的多少,确定哪种组分组合是最优的PCR反应组合。
PCR产物的检测
对PCR产物的检测效果可以对整个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如在PCR扩增产物中检测出涂抹带或地毯样带,其主要原因为加入的酶的质量过多、dNTP浓度过高、Mg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循环次数过多等。根据这个原因,对PCR反应的各个组分的浓度进行调整,可以提高PCR的反应效。
来源: 体外诊断IVD知识库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