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体外诊断原材料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文章>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特点及管理对策探讨!





 

体外诊断试剂是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研制生产企业需对该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评价,包括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及准确性等。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系统性研究。其目的在于:考查试验用试剂盒与“金标准”或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已上市产品间的等效性,并评价试验产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仍无认证,申办者仍需在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开展。而于2016 年6 月1 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的第九十五条指出“本规范不适用于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因此,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仍需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开展。于2016 年5 月8 日发布的《2016 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现场检查要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检查结果判定原则》等,也体现了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就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特点及管理对策进行探讨。


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5 年1 月开始,体外诊断试剂的管理由药学处交由医学工程处,相关临床试验也交由医学工程处。自2014 年12 月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至今,已完成的项目有5 项(包括体外诊断试剂),正在进行的项目有4 项,已通过立项未开展项目有5 项。其中涉及到的3 项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均在检验科进行。


2,我院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我院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项目繁杂。除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外,其余部分均划归医疗器械管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中按医疗器械受理和审评的有7 大类;根据产品风险程度的高低分为第三类、第二类和第一类产品;根据产品分类的5 种情况为按品种、适用对象、标本类型、检验方法及检测项目分类[5]。我院检验科在用体外诊断试剂有1400多种,其中约90% 为进口试剂。因此,临床试验前期需考察试验用仪器设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是否与对应产品项目的临床试验要求相吻合。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名称、规格及型号一定与检验报告、临床试验报告中的信息一致。

(2)样本例数多,质控难度大。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样本量要求,第三类产品临床试验的总样本数至少1000 例,第二类产品临床试验的总样本数至少200 例;考虑到样本中被测量的分布,定量试验产品中落在参考区间以外的比例应不低于试验总量的30%,定性试验产品中阳性样本比例应不低于阳性、阴性及接近临界样本总数的30%。试验中的所有临床试验数据均应由试验操作者及复核者签字。实验室应有完善的室内质控程序,并应优先选择连续两年以上的室间质量评价相关专业结果合格的实验室 ;科室质控员、机构质控员及监查员对临床试验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样本及体外诊断试剂管理要求高。临床试验用样本种类多,包括血液、羊水、胸水、组织切片等,不同的样本其存储条件不同。而我院涉及到的3 项体外诊断试剂所用样本均为血液,且为剩余血样,不能及时检测时需4℃ ~8℃低温冷藏。试验用样本的来源、标号、保存、使用、留存及销毁的各个环节均要有原始记录。体外诊断试剂需遵循冷链管理,包括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冷藏冷冻储运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等。因此,体外诊断试剂冷链管理包括:随货同行单、运输冷链记录、物资签收记录单、存储温度记录单等。

(4)试验过程及试验人员的要求高。临床试验过程需严格遵循临床试验方案[11]、标准操作规程,不可依据个人工作习惯及日常工作等进行试验。试验相关人员在项目开展前均经过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培训,避免出现方案偏离及违背。申办者应与临床试验工作人员进行预试验,确保其已熟练掌握体外诊断试剂所用的仪器、操作方法及技术性能等。对病例报告表中的原始数据均可以可追溯,且保证溯源过程的简单易行。


3,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管理对策

3.1 加强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的试行办法、组织制定了《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及《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2014 年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定稿,明确了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流程:先注册检验再临床试验,注册审评期间开展质量体系审核。同时规定了哪些情况可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于2007 年4 月28 日

发布实施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实施规定(试行)》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国食药监械[2007]239 号),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及质量管理体系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大多数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工艺环节至少应在100000 级净化环境中进行操作。所以,全面、正确的理解相应法律法规、制度,建立行而有效的监管体制才能将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做得更规范,结果真实、科学、可靠和可溯源。

3.2 建立体外诊断试剂全程冷链管理体系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对温度有严格要求,如酶类免疫试剂盒一般为2℃ ~8℃冷藏,核酸类需-20℃冻存,因此从装箱发货、运输、入院验收到试剂库房的整个过程均需有完整的温度记录,以保证试剂的质量安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运输过程的冷链,由于各地温度差异大,尤其夏季多有高温,对温度的实时监控非常必要。运输工具一般为冷藏车和冷藏箱,但有箱体大小不一、薄厚不均、密封性能不一、冰袋使用随意等诸多差异。王敏等将射频识别技术用于保障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安全,一体化冷链运输射频识别周转箱是集电子标签、数据存储、应用软件及读写器于一体的无线系统,箱体显示屏可实时显示箱内温度,可人工预设温度报警限值,有数据管理系统及监管平台,可实时查询物流状态及温度等信息。建立完善可行的冷链管理体系,需要冷链物流工具、物流公司、医院冷藏设备、相关人员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实现可视化的监控管理。

3.3 完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管理体系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主要流程:申办者准备材料→送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初步审查(立项审查会)→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可进行临床试验(监查员监查、机构质控、科室质控)→试验结束后出具《临床试验报告》、临床试验机构整理保存文件。

机构对项目资料的严格审核: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项目由申办方或是CRO 公司向机构递交材料时严格按照我院《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资料归档目录》准备。是否已向申办方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提供《临床试验备案表》;是否具有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及企业的自检报告,检验合格的且在一年有效期内的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七条指出“同一注册申请包括不同包装规格时,可以只进行一种包装规格产品的注册检验。”所递交材料为复印件的均应加盖公章;对于研究者手册、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等设计版本号及版本日期的均应标明;要求提供原件材料的不得是复印件;相关文件需签字部分均需本人签字并注明日期。

3.4 完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体系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实行“三级质控”模式,包括监查员的监查、专业科室质控员及机构质控员的核查。首先,作为质量控制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CP 培训并取得证书,充分理解体外诊断试剂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明确质量控制的原则,即对所有受试者的资料全部核查而非抽查;最后,确定核查的内容,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多数免于知情同意,故主要核对受试者信息的真实性、病例报告表上所填数据是否在检验科数据管理系统溯源到,体外诊断试剂管理是否符合要求,临床试验方案及SOP 的执行情况。若临床试验用样本存在复测的情况,应提供复测数量、复测原因及采用数据的相关说明。

只有对临床试验进行严格、全过程的质控,做好首例入组后的质量控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整改,明确各质控人员的职责。因此建立较为完善、实用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提高试验质量、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通过对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特点及问题的总结,对试验全过程的管理对策进行探讨。确立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全程冷链管理体系、试验流程管理体系及质量控制体系的综合管理,信息及记录均完整,确保整个过程的可溯源,从而提高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


来源:体外诊断IVD知识库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