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体外诊断原材料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文章>

体外诊断常用的荧光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作为核酸荧光检测系统中的关键部分,主要是基于光电效应将荧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器件。

目前常用荧光信号检测的光电转换器件主要有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PMT)、光电二极管 (Photodiode,PD)和电荷耦合器件 (Charge coupled device,CCD)。

光学检测的主要光路结构有斜射式、正交式及透射式,如图1所示。

(1) 斜射式:光路结构中激发光路与荧光发射光路夹角小于90度。这种光路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激发光入射角对荧光发射光斑的形状及大小有很大影响,因此造成各光学器件间调节复杂;

(2) 正交式:这种结构中激发光路和荧光发射光路角度为90度时,由于正交光路中激发光与荧光发射光的正交关系,能够有效减小激发光进入荧光发射光路,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

(3) 透射式:光路结构的激发光路与荧光接收光路在一条直线上。这种结构其激发效率高,但荧光信号中混入的激发光较多,使得信噪比大大降低。

图1、光学检测的主要光路结构


一、光电倍增管(PMT)


PMT可以将微弱荧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的真空电子器件。其工作原理为:当光阴极接收到荧光信号时向真空中发射出光电子,进入多个串联的倍增系统,倍增后的电子从阳极被收集以光电流方式输出。

PMT具有极高灵敏度,通常放大倍数可达  。另外PMT还具有相应快速(  )、高信噪比等优点。



图2、光电倍增管


虽然PMT具有较多优点,但是信号线性度差、体积相对较大、价格昂贵的缺点限制了其在便携式核酸检测系统中的应用。虽然可以通过单个PMT对各个通道扫描实现多通道检测,但是增加了需要移动的机械装置,不利于仪器集成化。


二、光电二极管(PD)


PD可将荧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与普通半导体二极管类似,其核心为PN结,但该PN结具有光敏特性。在反相电压作用下,无外界光照时PN结处于截止状态,电流非常微弱称之为暗电流;有荧光信号时,反向电流随之增大,可达几十微安,称之为光电流。荧光信号越强,光电流也越大。


图3、光电二极管


光电二极管与PMT相比,虽然感光面积小、内部通常无增益或增益较小(雪崩光电管的增益一般为100-1000)导致灵敏度相对低,但其具有信号响应线性度良好、量子效率高、响应频率宽、外形小巧、价格实惠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荧光检测仪器中,尤其是便携式设备中。 


三、电荷耦合器件(CCD)


CCD可将荧光信号输出为数字信号的图像传感器,其内部具有光电转换作用的半导体器件,原理与PD一样,输出信号与荧光信号强度及曝光时间成正比。


CCD通常可用于350-1000nm波段的光学信号检测,从功能上分为线阵CCD和面阵CCD两大类。


其优点为检测精度高、光谱响应宽、量子效率高等,因此有学者将CCD图像传感器作为荧光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器。


图4、电荷耦合器件


但CCD对光强分辨率低、背景信号高,同时内部由于热激励载流子产生暗电流,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暗电流较大难以区分背景信号和荧光信号,从而影响检测精度。 


目前在实验室内使用的商业化PCR仪通常采用灵敏度较高的PMT作为荧光信号检测器,而便携式设备中通常采用小巧实惠的PD作为检测器。



来源: IVD分享库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