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编写体外诊断诊断开发文件,对一些概念感觉还是理解不到位,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我挑重点归纳总结如下。
我们下看一下这几个概念:
A.外诊断医疗器械: 是指试剂、试剂产品、校准品、控制品、试验工具、仪器、器具、设备或系统的医疗器械,它们可单独或组合使用,对从人体提取的样本(包括捐献的血液或组织)在体外进行检查,以提供下列信息为唯一或主要目的:①生理或病理状态;②先天畸形状况;③确定安全性和对可能接受人的相关性;④监测治疗效果。
B.体外诊断系统: 理解为某一检查项目涉及到的所有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的组合,这个组合按照方法学、检查对象、预期目的和所使用的检测技术的不同而包含不同的组成部分,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组成元素都不能实现预期测量目的。通常,检测系统包括完成一个项目检测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操作人员等组合。检测系统中仪器、试剂、参考测量系统(校准品和质控品)等密不可分,形成了一个全封闭系统,只有在此系统内检测结果才有效。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向追求准确的检测结果,为获得有用且可靠的测量结果,必须有参考测量系统做支持。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需要参考测量系统,以使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并可溯源至最高计量学水平的测量标准。
C.参考测量系统通常包括:
①生物样品中被分析物的定义及其测量结果的临床用途;
②用于测量人类样品中选定量的参考测量程序;
③适合选定量的参考物质。体外诊断试剂中参考物质用于校准测量系统,评价测量程序或为材料赋值,是实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检测及监督检验结果准确一致的主要工具,也是保证量值有效传递的计量实物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种类多、范围广、临床使用重要性强,且使用目的差别大,多数产品存在没有相对应的参考方法和标准品难以获得的问题。因此,在没有国家标准品/质控品的情况下,允许体外诊断试剂企业根据产品特点及临床使用目的进行研究设计、制备、管理企业参考品,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带着以上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先介绍一下企业参考品的种类:大致
有三类
标准品、校准品、质控品三者同为参考物质,但三者并非用一个概念,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应用场合。
D.标准样品referencematerial(RM): 根据GB/T15000.2-94标准样品工作导则中的定义,是具有足够均匀的一种或多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学的、工程技术的或感官的等性能特征,经过技术鉴定,并附有说明有关性能数据证书的一批样品。有证标准样品(CRM)是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特征,经过技术鉴定附有说明上述性能特征的证书,并经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批准的标准样品。在我国,法定鉴定机构是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测所。
E.校准物(品): 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中定义,其值在一个校准函数中用作独立变量的参考物质。应具有定值和已知的测量不确定度,其目的应是校准某一测量系统,从而建立此系统测量结果的计量学溯源性。
F.质控物(品): 用于体外诊断的质量控制物质,是一种旨在用于医学用途的检测系统中使用的物质、材料、物品或设备,其目的是评价或验证测量精密度、测量准确度、由于试剂或分析仪器的变化检测系统可能产生的分析偏差等性能特征。质量控制物质有不同分类,按有无参考值分为定值质控品、非定值质控品,定值质控品又包括真实性/正确性质控物质和室内质控品,非定值质控品就是精密度质控品,用于能力验证、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据资料了解,参考品由于种类多、范围广、临床使用重要性强、使用目的差别大等原因,多数产品存在着没有相对应的参考方法和标准品难以获得的问题。因此,在没有国家标准品/质控品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及临床使用目的进行设计、制备、管理企业质控品。对于有国家参考品的产品,研发单位可以购买国家参考品作为半成品和成品检定的样本,参考国家标准设定的项目及指标,并根据研究工作的结论设定该产品的半成品和成品检定项目及指标,也可以用经国家参考品标定过的企业参考品作为半成品和成品检定的样本。
我们都知道,企业参考品主要有校准品、阴、阳性对照品和质控品。对于企业参考品,应首先保证其溯源性,对无溯源性的参考品的建立,应选择具有溯源性的参考方法来确定其参考值,其次关注其成分、标定(或校准)过程和标定结果,才能使标准化达到一定的水平。
补充介绍一下参考品的溯源性建立:
大家应该知道,企业参考品的溯源性要求应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建立,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要求,使用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标准物质应能够对量值进行溯源。
G.一级参考测量程序: 是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参考测量程序,它应是基于特异、无需同量校准而能溯源至SI单位、具有较低不确定度的测量原理。目前认为可用于一级参考测量程序的测量原理仅限于同位素稀释/质谱(ID/MS)、库仑法、重量法、滴定法和依数性(如凝固点降低)测量等。
H.一级参考物质: 是指用权威方法或用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标准方法以及其他可靠准确方法定值,不确定度具有最高水平,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它在溯源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许多二级标准物质是通过一级标准物质溯源至国家基准的。一级参考物质一般是高度纯化的被测物质。
I.二级参考测量程序: 是经充分论证、其不确定度能满足特定要求,能用于低一级测量程序评价和参考物质鉴定的测量程序,二级参考测量程序用一级参考物质校准。
J.二级参考物质: 是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定值,其不稳定度和均匀性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水平,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
一级和二级参考测量程序的建立和维持、一级和二级参考物质的制备一般由国际和国家计量机构及经认证的参考实验室完成。一级和二级参考物质一般是经计量权威机构和行政机构认证的有证参考物质(CRM)。企业外购国家标准品、参考品或商品化的校准品,应明确主要组成成分及生物学来源、标准品的定值及其溯源性,质控品应当注明是定值还是非定值及质控值的范围(如有)。企业制备参考品,在设计阶段就应建立溯源性要求。
资料显示,目前国际上临床检验项目大概有400-600个,ISO17511规定了5种溯源的形式。
(1)测量结果可以溯源至SI的量,达到这一水平的约有25~30类具有很明确的组分的量,例如一些电解质(如钾、钠、钙、镁、氯离子等)、代谢物(如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肌酐、尿酸、尿素等)、类固醇激素和一些甲状腺激素。
(2)测量结果不能溯源至SI的量有四种情况:
①现有一个国际约定的参考测量程序(不能称为一级参考测量程序)和具有由此程序所赋的值的一个或多个国际校准物质,这一情况适用于具有如血红蛋白Alc组分的量。
②现有一个国际约定的参考测量程序,但没有国际约定校准物质。这种情况大约有30类的具有凝血因子组分的量。
③现有一个有国际约定赋值程序的国际约定校准物质(用作校准品),但该赋值程序不是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这一类大约有300类的量。
④对于既无参考测量程序又无用作校准的参考物质,制造商可以建立为其产品校准品赋值的内部测量程序和校准品。这一类大约有300类的量。
目前在进行体外诊断定量检测时,国内依据的通用溯源性文件是GB/T21415.2008(idtISO175l1)(《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YY/T0638(ISO18153:2003,IDT)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中酶催化浓度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企业应至少进行一批校准品靶值的赋值程序及测量不确定度资料,并应提供校准品互换性验证时对其赋值进行统计学处理、修订的研究资料。
定值质控品和非定值质控品无溯源性要求,但定值质控品应有赋值准确度要求。企业应至少进行一批定值质控品靶值的赋值程序及测量不确定度资料,并应提供定值质控品通过多个实验室测量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修订的研究资料。
来源:体外诊断IVD知识库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