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体外诊断原材料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文章>

IVD男眼里最难搞的一定不是女朋友,而是气泡!

在体外诊断设备中,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对于样本的处理。


所有的流程,不管是加样,加试剂,搅拌,清洗,检测,都围绕着这个“主角”进行。



而跟“样本”这个主角形影不离的配角可能就是气泡了,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气泡!


而如果不是特殊需求,IVD人对于气泡是非常讨厌的。

有了气泡,加样不准;

有了气泡,流量不稳;

有了气泡,光路变形;

总之,气泡就是IVD设备中的妖精、野蛮人和害人精


图片


之所以气泡这么不受人待见,除了它的可恶之外,更在于它的狡猾和顽固。


今天,我们就以管路和杯中的气泡为例,扒一扒气泡的前世今生。



气泡不会无缘无故出现,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

我们先来说一说气泡为什么会出现。

在一个非封闭的环境中,突然出现一个气泡,逃不开两个原因:

1、 外面开门进来的

2、 自己从地里冒出来


图片


从外面开门进来的,很好理解,管路外面本身存在气泡,而随着管路内液体的流动,而输送到仪器的各个部分。所以第一种去气泡的方式就出来了,就是把气泡挡在外面,关于这个挡气泡的方法,大家就各自去找各自的供应商吧。


自己从地里冒出来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气体的析出


大家都知道,盐在水中是有溶解度一说的。当盐溶解在水里的时候,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真实存在。


空气也一样,它也容易溶解在水中,虽然我们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一定存在。


下面是各种不同的气体在空气中的溶解度。



表格中标注了室温、常压,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气体的溶解度应该是跟温度和压力有关


当你煮开水的时候,发现水里咕噜咕噜地冒气,说明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低。当我们打开一瓶可口可乐的时候,气体冒出来的时候,说明压力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高。

图片


哎呀,放错图了,继续讲去气泡的第二种方法就出来了:

1、 加热除气

2、 气压除气


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利用高温、低压,通过降低气体的溶解度,来去除溶液中的溶解气体。


当然,加热除气和低压除气并不是万能的,为什么?


根据物质的守衡定律,当你在一个密封的环境中时,释放出来的气体尽早会溶解进去。所以,析出来的气体要及时地排出去。


刚刚说到一个概念,叫密封的环境。


如果环境不封闭会怎么样呢?如果除气后的空气,依然会跟空气接触,那么迟早有一天,又会回到最初的水平,因为我们不能一直保持溶解的高温和低压状态。


讲到这里,我们暂时归纳一下:

1、 从源头上阻止所有空气可能进来的途径,包括隔绝已经形成的气泡,降低溶解中的气体成份;

2、 对已经进来的液体,要实行隔离,不能再跟外面的空气接触,即管路要密封好。


注意,这里我们是从源头来杜绝气体。其实,有时候,让敌人进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即使我们看到它在那里,我们还是没法清除它。



就像这杯水一样,总有一些气泡,粘附在壁面上,不容易清除。


那些气泡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粘在上面,而且又很难清除呢?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我们下一期再讲。


未完待续!


来源:IVD开发者联盟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深圳柏雷丁推出Pluronic F108表面活性剂(增溶剂),可稳定体系气泡。不防试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