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体外诊断原材料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文章>

血栓六项的临床意义最全汇总


血浆凝血酶-抗血酶Ⅲ复合物
(TAT)

凝血酶生成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作为凝血酶与抗凝血酶 Ⅲ 1:1结合形成的复合物,TAT可作为凝血酶生成的分子标志物,直接证实凝血系统的活化。血浆0.4-120ngmL:<4.08ng/mL;凝血酶活化的指标,升高提示血液高凝状态,辅助诊断DIC,检测溶栓效果及血栓复发情况。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PIC)

纤溶酶生成后迅速与a2纤溶酶抑制剂1:1结合形成纤溶酶-a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直接反映纤溶酶的生成,可用于纤溶类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0.85ug/mL,纤溶活化的指标,升高提示血栓形成,纤溶活化。辅助诊断DIC或pre-DC及其它血栓性疾病,监测溶栓效果。


血栓调节蛋白(TM)

内皮细胞发生病变或受损时,常引起TM的表达、分泌异常、释放入血,从而引起TM含量变化,因此可作为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3.82-13.35TU/mL;内皮损伤的指标,升高提示内皮系统受损、辅助诊断DC,动脉粥样硬化。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t-PAIC)

t-PAIC水平与t-PA浓度及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是评估两者的直接标志物。健康男性<17.13ng/mL;健康女性<10.52ng/mL。内皮损伤及纤溶活化的指标,升高可提内皮损伤及纤溶活化,辅助诊断静脉血栓、心肌梗塞,判断术后血管内皮系统修复程度,监测溶栓效果。


D-二聚体( D-Dimer)

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0-0.5 ug/ml(FEU) ,纤溶产物,升高提示血栓形成,辅助诊断继发性纤溶相关疾病,鉴别原发性及继发性纤溶,监测溶栓效果及血栓复发情况。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5.0ug/mL;纤溶产物,升高提示纤溶活化,辅助诊断原发性及继发性纤溶相关疾病,肿瘤、妊高症,肝脏疾病,监测血栓性疾病进程。


来源:检验星空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