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体外诊断原材料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文章>

颅脑创伤的生物学标志物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是否发生颅内出血直接影响后续的伤情判断、手术指征、治疗方案等,临床医生往往需要快速判断是否发生颅内出血,而很多患者往往临床症状不典型,给TBI的处理和预后判断等带来很大挑战。




TBI 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美国每年有超过 480 万人前往急诊室接受疑似 TBI 的评估,全球每年估计有 1000 万人受到脑损伤的影响。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TBI最为重要的客观证据,可判断TBI的部位、性质与程度。CT对颅内血肿和骨折的检出敏感性高,且有相对廉价和快速的优点,是TBI后快速判断伤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首选手段。




然而急诊CT资源有限,临床医生需要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的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就需要有新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快速进行判断。




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中简述了包括影像学检查、颅内压监测、脑生物学标志物检测等在内的多种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




近年来受到关注的比较多的脑损伤神经特异性标志物,如S100β、NSE、GFAP 、UCH-L1等,这些标志物直接间接地参与了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反应中。




S100β、NSE 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脑损伤标志物,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等因素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




GFAP和UCH-L1两种脑损伤特异性标志物,具有分子量小,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等特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大量表达的蛋白以维持细胞骨架,是一种以单体形式存在的Ⅲ型中间丝状蛋白。




GFAP在颅脑损伤中的释放可能是由于扩大的血肿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被动“破坏导致,而非由于主动的胶质增生。




发生颅内出血后,可以刺激星形胶质细胞产生GFAP,释放进入脑脊液,再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释放入血。




研究发现GFAP的准确性在起病2至6小时最佳。总之,GFAP较好的预测性可以帮助早期启动颅内出血相关的治疗(如降压、促凝等)。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 terminal hydrolases L1,UCH-L1) 又名脑特异性蛋白产物9.5(PGP9.5)它是由223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类半胱氨酸水解酶,分子质量约24.8kD,属于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家族。




它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血肿扩大也可造成神经元破坏释放蛋白。在缺血卒中病人急性期中UCH-L1会增加。




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物梅里埃旗下的Banyan公司的GFAP、UCH-L1产品作为临床判断轻度TBI的生物学标志物。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表明,12 h内血清GFAP和UCH-L1水平升高对于诊断TBI具有97.6%的灵敏度和99.6%的阴性预测值,优于CT诊断。




另有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GFAP在TBI后1周内的表达保持高水平,可以稳定地反映TBI患者的病情。血清UCH-L1水平在TBI 48 h后开始下降,仅在损伤后早期具有诊断价值。




2019年Banyan授权雅培开发GFAP、UCH-L1产品。




2021年1月,雅培的GFAP、UCH-L1(PGP9.5)试剂盒也获得FDA批准。




国外研究显示,脑损伤标志物GFAP和UCH-L1不仅对于由外力引起的创伤性脑损伤(TBI)有临床意义,对于脑出血、脑卒中、脑肿瘤等引起的脑损伤同样具有临床价值。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36(12)、云起IVD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