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体外诊断原材料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文章>

中国热门靶点内卷背后的残酷真相:小米式的创新,从一开始就错了!



一边被压抑了几年之久的中药板块上演集体狂欢,另一边创新药板块却陷入集体反思、总结的思潮。


反思和冷静是好事,能引导后来者,带来更优质的创新。


外面即便都是中药的人,那又如何?退潮之时,众人皆作鸟兽散。


目前创新药离最悲观阶段已然不远,物极必反,转折往往会在世人未经察觉时到来。


分享一篇降维解读国内创新药内卷严重的深度分析,源自雪球用户@Pus_,或许就能明白早前CDE临床指导意见的用意。



为什么中国热门靶点内卷严重

昨天看了孙飘扬的采访,他讲了讲集采后的恒瑞,也讲了讲现在创新药热门靶点内卷的问题,提到热门靶点内卷创新内卷这件事,大多数人因为专业限制只能谈谈资本市场那点事,那我现在用降维手段来解释目前中国创新药做的是什么工作,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也能算一个角度,至少我的讲法不会像另一些人恨不得一句话带一半专业英文词汇故意让人看不懂。

首先我必须要说的是,目前大多数所谓创新药公司做的是类似于“小米”式的创新。

什么是小米式创新?简而言之就是组装创新。

现在我们把创新比喻成改装电脑,很多公司做的创新是在已有主板,手里也有芯片的情况下进行组合的创新。那么有的人就会问在医药研发过程中什么是主板,什么是芯片,这些又是怎么获得的,具体创新过程是什么样的?

现在我们假设有一款药A,然后有另一款基于A通过改侧链等技术研发出的有更新药B,我作为H公司同时得到了这两款药的分子式和结构式,那我虽然不能侵犯专利生产药物但我是不是能通过对比这两个药物确定没改的那部分在治疗中发挥主要作用,然后我通过看改在了哪个位置我是不是也能用自己知道的不同的技术去改同样的位置?那是不是可以理解这个位置相当于主机上的一个接口?这样我既有了主板也有了接口,下面我只要再有芯片就可以组装了嘛。

什么叫靶点清晰,说明了这个“主板”被摸透了嘛,哪里能改哪里不能改也都清楚了嘛。那么这个mebetter的小芯片怎么获得呢,答案当然是国外回流的科学家和生物技术人员嘛。

要知道,论药品是用什么技术改成什么样,这项更改的技术从研发发现到传授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再去用的时候这其实也就是一项“手艺”了,只要是手艺就算再保密被学走也就很正常了。现在有了主板,有了芯片,有了安装技术,现在就是排列组合进行实验就可以了。所以为啥有传言讲药明专门有“偷”客户分子魔改的部门。说实话有些药物本身主体结构就简单,属于专业人看一眼就懂你这东西是从什么发展过来的,根本没法做什么保密,再说都到药明这里了基本上也就默认了再给药明多了一块主板了,和修电脑换主板芯片一个道理。

所以为什么在“组合创新药”时代药明这样的CXO这么吃香,因为人家“手艺齐全”嘛,我想要自己未来推出的药有什么特点自己没这个手艺或者手艺没这么好就去找药明用药明的手艺试试。甚至有的主板芯片手艺都没有那也行,你提要求,我CXO把我库存的拼一拼给你拼个药出来你去圈钱就是了。又不真指着未来买药赚多少,上市的钱不香吗?

所以回到孙飘扬感叹创新药内卷,其实首先恒瑞的创新药也是走这么个路子,原本想着虽然我“拼多多”,但研发这东西是真烧钱啊,我只要做出一个比原来药好的药我就能补原研未过期不能仿造我先行占领市场的优势,那时候就我恒瑞这销售能力,差不多的药凭什么和我抢市场?却没想到亏损企业也能上市这一条大家反正拿着投资者的钱也都有钱烧了,一下子那些热门的好被研究透的靶点就挤满了人,恒瑞提前量打不出来了,CXO还不断添柴属于一辆摩托三十阿三叠罗汉了,另一个集采压了利润,恒瑞靠钱摆平销售渠道的能力也降低了。这情况下孙总没有压力才是怪事。

当然有的人想原来研发就这么简单我上我也行。其实并不是,只是我说的比较简单而已,就算分析所谓“主板”,以前中国的科研能力研究个小分子药都费劲,工艺就是看分子式半蒙半猜,现在创新国内公司已经卷着卷着从单肽到双肽再到多肽,未来要是医药研究的AI再窜一把说不定都能卷到蛋白质了,这一点能力同样药品大国的印度就想也不用想。不过总体来说主板越复杂那么分析难度越大,分析不出来该想组装也是无头苍蝇。国内是有一些做重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酶的根本没研究透,只知道靠从国外攒的人弄了个手艺然后搞了个成品出来,不知道原理是什么,那这东西其实是触犯专利的,再改因为没研究和积累就卡在那里。

换句话说,为啥国外现在推崇RNA药、DNA药,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只要我通过这些技术弄出好药因为你们没有积累你搞不懂。再说一句为什么国内有些打着rna药名头的企业明知道自己的技术路线在国外已经被证伪了还要硬着头皮继续做,就因为没研究透,研发带头人也就会这个手艺没法改路,反正股民又不懂有个响亮的融到钱大家就都有钱套了,反正我上市时说了研发高风险失败也没办法。

以甘李药业为例,从其临床的编号就知道其周注射胰岛素的立项其实是比周注射gpl-1要早很多的,但glp-1反而临床更早,就因为胰岛素作为大分子蛋白药物想弄明白需要的基础工作要难得多任务也重的多,现在其能在人家还在临床的时候就能报临床,说明在这一块甘李的积累很好,未来要是能有某个改侧链继续提高半衰期的方法,那么甘李就能用已有能力再去做新药。你以为胰岛素周制剂这么好的一个市场为啥在这次没卷起来,反而是glp-1还有几家参与,其实就因为两者难度不一样,研发周期不一样,需要的积累不一样。

现在应该知道为啥很多媒体评什么创新药企业top100可以当成一个乐子看了吧。

但有趣就有趣在不同于芯片5nm大概率比14nm性能好,治病没有越复杂治的越好这一说法,这或许也是一种奇怪的生态吧。


  来源:雪球 Pus_(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返回顶部